一场凌晨大火中,湖北黄石一足疗店因预留“第二安全出口,上演生死救援”——14岁少年凭借这条消防部门力促整改的“生命通道”,在正门被浓烟封锁时成功脱险。当事人泪谢:“曾嫌整改麻烦,如今方知是救命通道!”
浓烟封门时生死10分钟的“逃生逆袭”
5月15日凌晨,汪仁镇某商铺突发大火,毗邻的足疗店正门迅速被浓烟吞噬。店主华女士逃出后发现儿子小峰仍困在室内,正当她心急如焚时,少年竟从包房旁的“第二安全出口”顺利脱身——此处通道因未受火势波及,成为关键逃生路径。
“被烟呛醒时,正门已经啥都看不见了。”小峰回忆,母亲曾反复叮嘱“第二出口”位置,危急时刻他果断推开包房大门,沿着醒目的疏散标识成功下楼。赶来的消防员随后扑灭大火,现场无人员伤亡。
从“抵触”到“感恩”的意识转变
这场惊险逃生的背后,是一段历时3个月的消防整改历程。
2024年5月消防检查发现,该足疗店仅有1个安全出口,一旦封堵将形成“死亡牢笼”。黄石市开发区·铁山区消防部门下达《重大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》,监督员毛开勇、蔡准7次上门指导,从通道规划到应急灯安装全程跟进。
2024年8月15日,新增的“第二安全出口”验收通过。华女士坦言:“起初觉得多一个出口浪费空间,直到亲眼看见它救了孩子……”
每一条通道都是“生命契约”的警醒
保持疏散通道畅通就是守护生命底线。当火灾隐患被侥幸忽视时,通道是“无用的摆设”;当危险真正来临时,通道就是“活着的希望”。一次看似“麻烦”的整改,换来的是生死攸关的生机 —— 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幸运,更是消防安全意识的鲜活教材。
此次的案例给我们深刻的警醒,消防安全重点单位、高危单位,尤其是人员密集场所,公共娱乐等重点场所,需时刻谨记不锁闭出口、不堆放杂物、不遮挡标识,做到“三不”。同时,要定期查应急照明、查疏散指示、查通道宽度,及时做到“三查”,更要强化会引导疏散、顾客知逃生路径、全员懂应急处置等“三项能力”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