闪电刺破长空,大雨如泼如泄;
暴雨、大暴雨、特大暴雨,雨势越来越急;
IV级响应、Ⅲ级响应…Ⅰ级响应,应急响应机制接连升级。
入汛以来,恩施州宣恩县、来凤县等地遭遇不同程度暴雨袭击,山洪、内涝等自然灾害频发。灾害无情,人间有爱。作为第一救援力量,恩施支队闻“汛”而动、“橙”风破浪,先后打赢宣恩县、来凤县抗洪抢险攻坚战,营救和疏散转移被困群众200余人、排水排涝30万余方、清理淤泥5万余平,赢得州委书记胡超文、州长夏锡璠等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。
奋战12小时,辗转3地营救被困群众37人
6月18日深夜,受强降雨影响,位于宣恩县南部的沙道沟镇、高罗镇、李家河镇河流水位快速上涨,沿河部分集镇、村庄陆续出现民房进水、人员被困等险情。险情就是命令,消防救援人员先后辗转3地展开救援。
18日23时许,宣恩县李家河镇川大河村一汽车被洪水围困,驾驶员被困车内,情况紧急。接到报警后,支队立即调派1辆消防车、5名消防救援人员,携带橡皮艇、救生、破拆、防护等抗洪抢险装备,赶赴现场将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。
19日8时许,宣恩县晓关乡干溪村2名露营群众,因暴雨水位上涨,被困河中央,且水流湍急,面临被河水冲走的危险。消防救援人员立刻驾驶橡皮艇,携带救生装备,到达被困群众身边,为其穿好救生衣后,转移至安全区域。
19日10时许,宣恩县沙道沟镇集镇和水田坝村,酉水河河水漫过河道,地势较低的农贸市场和部分居民楼积水严重,群众被困家中。接到报警后,支队迅速调派3辆消防车、15名消防救援人员赶赴现场救援。救援现场,积水超过 2 米,狭窄的巷道阻碍了冲锋舟和登高设施进入。结合现场情况,消防救援人员利用橡皮艇和木质楼梯,往返9趟,营救和疏散转移被困群众34人。
鏖战16小时,营救疏散被困群众200余人
6月19日凌晨,来凤县遭遇持续暴雨侵袭,最大降水量高达219毫米,凶猛的雨水致使部分城区、乡镇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险情,防汛应急响应由IV级逐步提升至Ⅰ级,防汛救灾形势刻不容缓。
7时9分许,支队接到地方党委政府调度后,第一时间调集首批42名消防救援人员,出动5辆消防车、5艘舟艇,携带救援绳、救生衣等抗洪抢险救援装备,迅速赶赴翔凤镇民族路、百福司镇等地集结,逐门逐户开展救援。并紧急调集支队机关、特勤站和恩施、咸丰、宣恩大队24名消防救援人员、7辆消防车、7艘舟艇到场增援。
雨势越来越大,酉水河水位暴涨,沿线居民房屋被洪水不同程度侵入,低洼地带水位最深超过2米,情况危急。支队将救援力量优先投放到群众生命受到威胁、灾情最严重的翔凤镇民族路、园林路、檀木湾村、枫香堡村、三官坪社区和百福司镇等重点区域,组成12个救援小分队,在乡镇、社区干部的引导下,驾驶橡皮艇、冲锋舟,采用挨家挨户、分区域搜寻的方式,以肩为梯,以背为桥,搭起生命通道,在暴雨中连续战斗至晚上23时许,将200余名被困群众逐一营救转移到安全地带。
“看到你们来了,心里就踏实了。没得你们,我们都不晓得该怎么搞了,真的太谢谢你们了。”家住翔凤镇民族路的居民张女士被转移到安全地方后,向消防救援人员竖起大拇指,连声致谢。
再战53小时,排水30万余方、清淤5万余平
兵不卸甲,马不卸鞍。抢险救援任务结束后,支队主动请缨,再次调集161名人员、6台消防排涝车辆、12台机动泵等人员装备(含宜昌支队2车6人跨区域增援力量),到受灾最严重、任务最艰巨的区域,开展排水排涝、清理淤泥等灾后重建工作。
在县中心幼儿园、县实验中学,洪涝灾害导致校园内淤泥堆积、杂物散落。消防救援人员分工协作,利用高压水枪对操场、走廊、教室等区域的淤泥进行全面冲洗,对楼道、窗台、桌椅进行逐一擦拭和消毒,为学生复学和中考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。
在百福司集镇、喳西泰商业街、来凤大剧院、西商农贸城、沿河步道等地,洪流后的街道和沿街店铺内,杂物和淤泥满目疮痍。消防救援人员会同地方党员干部群众,利用铁锹一铲一铲将淤泥铲出,用清理车运送到指定地点,并对400余个店铺内被洪水浸泡的物资进行分类整理,帮助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。
在海玉未来城小区,因地势低洼,地下车库积水严重。消防救援人员分成6个小组,采用24小时轮流值守的方式,利用专业排涝车辆、排涝机器人和手台机动泵等设备,进行排水排涝作业。经过连续不断的努力,小区地下车库内的积水逐渐减少,居民出行和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。
截止6月22日14时,经过53小时的连续作战,消防救援人员累计排水排涝30万余立方米、清理淤泥5万余平方米。中央电视台、新华社、湖北卫视、湖北日报、楚天都市报等中央级、省级媒体对消防救援人员抗洪抢险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。




